肝斑  

 

 

肝斑好發於2550歲生育年齡的婦女,主要長在兩頰、額頭、上唇等部位,色素邊緣明顯,呈淡褐色對稱性分布,這種成片狀、侷限性就是「黃褐斑」,因為這種色素沉積的顏色類似煮熟的肝臟,因而有「肝褐色或褐色斑塊斑」的俗稱,並非真的是肝臟有問題。這種色素沉積形成的原因不明,目前認為與基因、紫外線照射、女性荷爾蒙關係密切。其他如懷孕、使用化妝品、長期服用避孕藥或抗癲癇藥物、曝露在高溫環境等也可能引發。

 

西醫常外用維生素A酸加上對苯二酚來治療肝斑,由於可能產生輕微的不適,某些成分在使用上可能會出現局部紅癢刺激感,像是對苯二酚如果突然停用後甚至可能出現皮膚色素反彈,或在連續使用後造成皮膚刺激性、黑色素細胞毒殺作用,或因為長期干擾皮膚代謝導致赭黃症等等,因此須在醫師指示下才能使用。

 

 

中醫認為面斑是由肝鬱氣滯、七情內傷或腎氣不足,氣血瘀阻所致,進而引起氣機紊亂,臟腑功能紊亂,氣血失和,面部因而失去氣血的榮潤,形成濁氣滯留的現象。傳統醫學對於肝斑最早的記載在於晉朝,歷代使用的名詞有「皯黯」、「面黑皯」、「面皯」等,到明朝的《外科正宗》才改稱為「黧黑斑」。

 

中醫對治療黑斑的處方很多,不過多半是以調整體內五臟氣血平衡,增加新陳代謝為主要目的

 



目前西醫多以外用藥膏為主要治療,而中醫治療黃褐斑是根據患者體質分型而採取不同的處方用藥,包括內服、外用等。

 

中醫辨證分型:

1.「肝氣鬱結」型:多以婦女為主。通常在臉部出現淺褐到深褐色不等的色素沉積,大小不定,常有胸脅悶脹不適、煩躁易怒、女性病人還可能出現月經不調、經前斑色加深、乳房脹痛的情形。治療上採取疏肝理氣、活血退斑的方法,可選用加味逍遙散酌加丹參、鬱金等。

 

2.「腎陰虧損」型:色斑以鼻為中心,對稱分布於面部,顏色呈灰黑色或灰暗色,就像沾到洗不掉的灰塵。此外,可能有四肢冰冷,腰膝痠軟,手掌心、足底熱,夜尿頻繁且量多色淡,男性遺精,女性不孕或月經不調。治療上偏重滋養腎陰,常選用六味地黃丸酌加制首烏、懷牛膝等。

 

常用的美白外用中藥,如珍珠粉、茯苓、白芷、桃仁、葛根等,對於退斑也有一定的效果。

 

 

肝斑預防日常生活保健部分,建議避免日曬,外出應遮陽或用防曬霜。並積極預防和治療婦科疾病。不濫用化妝品,尤其是劣質化妝品。注意攝入富含維生素CAE和微量元素鋅的食物。飲食宜清淡,可多吃綠色蔬菜水果、穀麥類和富含纖維質的食物,至於胡蘿蔔、芹菜、薄荷、香菜、九層塔等,由於容易加速產生黑色素,應該少吃。患者宜避免緊張壓力,保持心情愉快。

 

 

臨床上採用內服中藥與外用藥(中藥或西藥)合併治療,通常能達到預期的療效。無論治療方式為何,通常需要治療較長的時間(約36個月),同時配合加強防曬等日常注意事項,效果才會令人滿意。

 

 

以上文章僅供參考有問題請找合格醫師諮詢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中醫 肝斑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. 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